魏宗万,一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老上海味道的国家一级演员,演过司马懿,那个眼神犀利、脑子转得飞快的“老狐狸”,让无数人看得拍案叫绝。可谁能想到,这位荧幕上的大人物,年轻时被家人赶出家门,靠当钳工攒钱才圆了自己的演员梦。他还因为演技太牛,导演张纪中为了请他出山,差点把嗓子喊哑了!
魏宗万演司马懿,简直是把这个角色的心机和城府演到了骨子里。1994年的《三国演义》,他一出场,观众就觉得这人太有戏了。眼神一转,嘴角一撇,司马懿那股子“老谋深算”的劲儿就出来了。可你知道吗?魏宗万一开始死活不想演这个角色。他是上海人,从没骑过马,觉得自己在马上晃悠肯定出洋相。更别提,他嫌司马懿这角色像戏台上的“白脸奸臣”,怕演了毁了自己形象。
张纪中为了请他,亲自跑到他家,软磨硬泡。魏宗万推脱说不会骑马,张导立马拍胸脯保证用替身。他嫌角色形象差,张导又打包票说会按他的气质来塑造,绝不让他演成脸谱化的坏蛋。折腾了好几趟,魏宗万才勉强点头。可到了片场,剧组上下把他当宝贝一样供着,搞得他自己都纳闷:我又不是什么大明星,至于吗?
张纪中后来跟魏宗万坦白,选他演司马懿还真是个“灵光一闪”的决定。说是某天上厕所提裤子时,脑子里突然冒出魏宗万的名字,觉得这人气质太贴了,非他不可!更搞笑的是,剧组还突发奇想,让司马懿穿女装演一出戏。魏宗万硬着头皮,扭着腰上了场,那画面别提多滑稽,观众看了都忍不住笑出声。可就是这股子认真劲儿,让他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,成了经典。
魏宗万能被导演们求着演戏,靠的可不是运气,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死磕。他1938年出生在上海,家里条件不错,算得上富家少爷。可他偏偏迷上了唱戏,那年头在家人眼里,唱戏就是不务正业。每次他偷跑去戏园子,家里人就跟抓贼似的把他揪回来,免不了挨一顿骂。父亲给他两条路:要么当知识分子,要么老老实实去工厂。他拗不过,只好去了汽轮厂,当了四年钳工。
那四年,魏宗万每天对着冷冰冰的机器,干着流水线的活,被师傅骂得狗血淋头,说他脑子笨。可他心里那团火没灭。21岁那年,他看到上海戏剧学院招生的消息,整个人都激动得发抖。他白天上班,晚上熬夜复习,考了三次才终于考上。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,他哭得稀里哗啦,觉得梦想终于有了盼头。
可家里人死活不同意他辞职去读书。父亲气得要跟他断关系,母亲在一旁叹气,哥哥甚至以要结婚为由,把他的房间占了,行李直接扔出门。魏宗万没退缩,用当钳工攒下的钱,咬牙供自己上学。顶着全家人的冷眼,他硬是走进了上戏的大门,开启了演员之路。
谁知毕业后,现实又给了他当头一棒。他被分配到人民艺术剧院,跑了十年龙套。运气好能说几句台词,运气不好连脸都露不上。原因很简单,他的长相不够出挑,压根没人注意他。直到1982年,44岁的他终于在电影《一个和八个》里演了个老兵,凭着朴实的表演让人记住了他。1987年,他在话剧《想入非非》里独挑大梁,演了两个小时的独角戏,演完全场掌声炸裂,49岁的他才算在圈里有了点名气。
魏宗万的“被求”经历还不止这一次。1991年,导演张建亚为电影《三毛从军记》找他演“老兵油子”。张导二话不说,跑到他家门口就跪下了,求他一定要接这个角色。魏宗万被这架势弄得哭笑不得,只好答应。他把那个市井小人物演得活灵活现,带着点狡黠和生存智慧,成了片子里的一大亮点。
别看魏宗万演技了得,他在圈里可是出了名的“难搞”。他从不接广告,也不代言任何产品,对名利看得很淡。80多岁了,他和妻子还住在出租屋里,挣的钱大多给了孩子和继女买房、上学。他和妻子结婚五十多年,感情一直很好,从没因为功成名就忘了糟糠之妻。
魏宗万这一辈子,活得就像个老炮儿,低调却有腔调。他把心都掏给了演戏,对每个角色都拼尽全力,却从不追名逐利。拍《三国演义》时,他为了揣摩司马懿,天天琢磨剧本,连走路都在想角色的神态。拍《三毛从军记》时,他为了演好老兵油子,特意去观察街头的小贩,学他们说话的腔调。这种死磕精神,让他的每个角色都让人过目不忘。
如今,提起魏宗万,大家都会想起那个深入人心的司马懿。可他背后的故事,比角色本身还精彩。从被家人赶出家门,到跑龙套十年,再到被导演跪求出演,他的经历就像一部励志大片。他用行动告诉大家,只要心里有团火,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。
魏宗万的成功,不是靠脸,也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。他的故事让人感慨,也让人好奇:如果是你,面对家人的反对和生活的重压,你会选择坚持梦想,还是低头妥协?他的经历,值得每个人好好想想。
盈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