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劳动报
炎炎夏日挡不住25位“小记者”探秘电力的热情,7月下旬的一个午后,他们走进国网上海电科院,开启了一场“电光火石”般奇妙的“电力科技研学之旅”……这场“沉浸式+场景化”体验的“数智低碳”电力科普盛宴,不仅点燃了追电少年们的好奇心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崇尚科学、追逐梦想的种子。
电力世界究竟藏着啥秘密
上海浦东新区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 四(1)班
陈怡彤
7月24日下午,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身上,我穿着“小记者”红马甲,和小伙伴们排着队,兴奋地走进国网上海电科院(华东电试院),一场超奇妙的电力探索之旅要开场啦!
还没正式参观,我们这些“小记者”就迫不及待地掏出笔和本子。领到科普绘本时,大家更是争着抢着翻阅,都想提前知道电力世界藏着啥秘密。
第一站是电磁影响实验室,“电博士”科普团队的老师笑着迎接我们。他们用生动的动画和深入浅出的讲解,带我们认识变电站、配电站和好多其他的电力“小伙伴” 。那些复杂的电磁知识,像变魔法一样,变得好懂又有趣,我赶紧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,心想着回家要讲给爸爸妈妈听。
接着,我们走进高压大厅,哇!十多米高的“跳楼机”一下子抓住大家的视线。听“电博士”说,这叫冲击电压发生器,能模拟电闪雷鸣,帮我们研究怎么躲开雷电危害,太酷啦!在智能感知实验室,我们还看到好多新奇设备,大家围在一起,听老师讲怎么用科技守护电网安全,一个个听得入了迷。
后来,我们又逛了电力科普基地,了解到微网储能系统像超级“充电宝”,能把新能源 electricity(电)变得稳稳当当;“电博士”还带我们体验了一把超有趣的超导实验,超导材料在磁轨上悬空移动,就像科幻电影里的画面。
夕阳西下,我们结束了这次旅程。手里的本子记满了知识,心里也装满了惊喜。原来电的世界这么奇妙,那些默默工作的电力设施、科研水平厉害的叔叔阿姨,让我懂得电是怎么守护城市的。我盼着下次还能当“小记者”,探索更多科学的奥秘!
追电少年的职业体验日
上海市建平临港小学古棕校区 三(2)班
王博彦
2025年7月24日,我们走进国网上海电科院,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新奇的电知识。
在电磁影响实验室,我了解到,噪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、隐患,有效保障电力设备稳定安全运行。我们看到了像积木一样可以攀爬的冲击电压发生器,它可以模拟大自然的雷电,让我们避免雷电灾害引发的停电事故。还见识了雷电定位和预警系统:雷电定位可以找到落雷的位置,抓拍落雷的波形,采用的是北斗定位技术;雷电预警能提前30分钟预警雷电现象,提供3小时落雷滚动图。最后,一堂“超导魔法”课,让深奥的原理在亲手实验中变得生动可触。
这次的“大工匠 小记者”体验活动,让我深刻感受到,科技在不断进步,作为中华儿女应当好好学习,长大后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。
我的电力“魔法奇幻”之旅
打虎山路第一小学 一(9)班
张睿宸
7月24日下午,我参加了劳动报“大工匠 小记者”职业体验活动,来到了国网上海电科院。在这里,我拿着科普绘本《问不倒的电博士》,跟着“电博士”开启了一场神奇的电力魔法奇幻之旅。
我们首先进入电力设施电磁影响实验室,这里看起来超有科技感,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,我们学到了很多电磁知识,还知道了关于“电磁影响”的奥秘。
然后,“电博士”带我们参观了高压大厅,里面有个很高的设备,大家都开玩笑叫它“跳楼机”,但它其实是一个用来做实验的设备,叫做“冲击电压发生器”。更神奇的当数上海电网台风雷电预警系统,它能提供30分钟雷电预警,用高科技帮我们保护电网安全。
漫步在电力科普基地,我们还见识了各种可再生能源和微网储能系统的神奇本领。路边不起眼的绿色郁金香树,原来是风力发电机,绿色的郁金香叶瓣会随风旋转,用风力来发电呢!“电博士”告诉我们,这些太阳能和风能可以转化为绿色清洁的新能源,可厉害了。
最有趣的“超导的魔法世界”科普实验来了!“电博士”为我们演示了超导实验:把液氮倒在带有环形磁铁轨道的容器里,超导材料竟能神奇地悬浮起来,看着它稳稳地飘着,真是太酷了!“电博士”说,我们的磁悬浮列车就是运用超导原理,它能让列车跑得又快又稳。
在科普展厅里,我还看到了很多荣誉和奖状,了解到“电博士”的光辉历史和取得的骄人成绩。原来,我一直以为“电”很简单,一按开关灯就亮了。这次的职业体验活动让我发现,电从发电厂走到千家万户,要经过发电、输电、变电、配电等等好多好多复杂的环节,里面藏着不少硬核科技,叔叔阿姨们的工作可真不简单呢。
我还学到了很多电力新知识,知道了电力工作者们是怎么工作的,见识到许多神奇的“电力魔法”。而作为小记者,我也认真聆听了《“大工匠 小记者”职业体验——人物采访与写作》的课程,对写作也越来越感兴趣了。这真是一次难忘又充满收获的旅程。
“电”亮生活的奇妙探索
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 四(5)班
丁若灵
7月24日下午,我作为“小记者”走进了国网上海电科院。电力探秘从电磁影响实验室开始,一台神奇的便携式声成像系统 XS Plus 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。讲解的工程师告诉我们,这台设备能准确地定位不同领域的噪声源,让我领悟到“电磁影响”的奥秘。
接下来,工程师姐姐指着一套高十来层楼、长得像积木台阶的电力系统说,这个大装置的最高输出电压比特高电压还高,达3600千伏,能模拟大自然的雷电,原来它是冲击电压发生器,是一种用于产生高压冲击电压的试验设备,能产生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、雷电冲击电压截波等。它在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,主要用于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性能测试,检验电气设备在承受高电压冲击时的耐受能力,确保设备在实际运行中,面对诸如雷击、操作过电压等瞬态过电压情况时,依然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。
最后的实验环节,我们见识了超导的“魔法世界”。“电博士”为我们科普了超导原理:某些材料在超低温环境下,电阻会降低为零,电流可以在其中无损耗地流动,是一种抗磁性的物理现象。这个技术应用于电力传输、电力储能、医疗领域会显著提高效率。
新能源发电技术、智能电网技术、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,电力科学研究院里的每一次新发明、新应用、新突破,都藏着生活更美好的密码——“电”亮千家万户。我想,以后电力肯定能更厉害,一直守护着我们的城市,让生活更加美好。
赴一场“数智低碳”
电力科普盛宴
上海市三泉学校 四(1)班
刘晓成
最近,我有幸参加了劳动报社举办的“大工匠 小记者”职业体验活动,跟随小记者团来到国网上海电科院,开启了一场“电光火石”般“数智低碳电力科普”的奇妙之旅。
第一站我们来到电力设置电磁影响实验室,“电博士”科普团给我们介绍了怎样使用噪音测试器,上面有个云图,还有个金色圈聚焦在一个点上,噪音源就是从那里发出起到定位的作用。还有另外一个测电磁干扰的机器,“电博士”把手机放在上面,再拿出另外一个控制器,发现控制器上的指数稳定在一个点。“这两个设备就是为了测试配电站、变电站等电力设施的电磁辐射是否在安全范围内。变电站建成之后,专业人士会测试电磁场环境水平,以保证噪声和电磁辐射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,不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伤害。”“电博士”介绍说。
之后,我们来到智能感知实验室(高压大厅),刚进入厅内,我就被一个又高又大的塔楼给吸引了,它是专门用来模拟大自然中的电闪雷鸣现象,最高输出电压高达3600千伏,有了它,可以帮我们提前避免雷电灾害引发的停电事故。
最吸引我的还是有趣的“超导的魔法世界——悬浮术”科普课,“电博士”教我们亲手操作超导材料怎么在磁铁轨道上“漂浮”起来:先把一块超导片放到低温液氮里浸泡几秒钟,然后将它放在磁铁轨道上,只见这块金属片竟然神奇地漂浮起来,轻轻用夹子一推还会往前滑动,但是随着温度一点点升高,金属片也慢慢地掉下来。后来观看了科普宣传片,我才了解到,原来磁悬浮列车也是运用超导原理悬浮在轨道上,“飞”速运行的。
作文征集
ldbxjz@126.com
劳动报社开设“小记者”专版,邀请全市中小学生们用笔与镜头记录生活点滴,积累写作素材,磨砺写作能力,在一次次练笔和修改中,品尝写作的乐趣,感受新闻的魅力。投稿邮箱: ,投稿邮件名格式:小记者投稿-作文名-学校-班级-姓名
盈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